科技引领标准革新 共筑燃气安全新生态——《激光型家用和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探测器》团标定稿会在清华合肥院召开
发布日期:2025-04-07 浏览次数:351
4月2日,由清华合肥院承办的《激光型家用和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探测器》团体标准送审稿定稿会圆满举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简称“中燃协”)副秘书长、标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长缨,昆仑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昆仑能源”)安全副总监、质量监控安全环保部总经理毕逢东(线上),昆仑能源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冯东辉,清华合肥院副院长梁光华,合肥清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松峰及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京仪光核(北京)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行业领军单位近百名代表参会。中燃协标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金岚主持会议。此次会议旨在推动燃气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提升城市本质安全能力注入科技动能。
会议现场
刘金岚在讲话中强调,此次团标编制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他指出,我国燃气安全亟待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预防”,团标制定需与国标GB15322紧密协同,既要“高于国标”体现技术先进性,又要“服务实战”确保成果落地。清华合肥院作为核心实验室之一,为标准的符合性测试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将通过招标采购、场景应用等环节推动标准实效转化,助力实现燃气安全“零事故”目标。
冯东辉代表主编单位讲话,对清华合肥院及参编专家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团标汇聚50余家单位的智慧,历经一年半科学论证与实验验证,覆盖技术研发、场景适配、产业应用全链条,具备“前瞻性”与“普适性”。毕逢东呼吁行业以标准为纽带,推动长寿命、高精度、低误报的激光探测器规模化应用,并依托智能数据分析构建燃气安全新生态,提升我国在全球燃气安全领域的话语权。
梁光华结合清华合肥院实践,从“国家战略、技术突破、民生需求”三方面阐释标准意义。他提到,清华合肥院主导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通过TD-LAS激光技术实现燃气泄漏秒级预警,为团标制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针对餐饮高温、家庭油烟等复杂场景,梁光华强调需建立抗干扰、耐漂移的标准化设备体系,并通过数据接口统一、安装运维规范提升设备在线率,真正实现“技术惠民”。
会议深入讨论了标准送审稿的60余项技术条款,重点聚焦探测器抗光衰性能、通信协议适配性、寿命测试方法等核心议题。标准明确了激光探测器光路长度的合理区间,显著缩短了预警响应时间,同时强调长期耐久性,并创新性地纳入了油烟、温湿度等复合环境测试要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将推动激光探测器成本大幅降低,预计短期内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
会议留影
同期,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解了清华合肥院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多灾种耦合作用实验室等科研成果。下一步,清华合肥院将联合中燃协开展标准宣贯与行业对接,推动“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标准化落地。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芯"启未来 | 清芯传感亮相2025深圳传感器展:以科技守护燃气安全